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新航道:從福爾摩莎到拉丁美洲



書名:新航道:從福爾摩莎到拉丁美洲遙遠鄰居之間的文化、經濟與政治交流

內容:
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關係可回溯至十六世紀,當時西班牙以橫渡太平洋的帆船與東方進行週期性的商業貿易,展開美洲與東方之實質交流。隨著全球化的趨勢,雙方的交流不再侷限於貿易,而呈現在生活、思考以及行為模式等面象中。有鑒於此,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墨西哥州立自治大學共同舉辦中華民國第十一屆拉丁美洲國際學術研討會,甄選二十篇學者論文,且經過嚴厲審查,最後集結成冊,書名訂為:「新航道:從福爾摩莎到拉丁美洲,遙遠鄰居之間的文化、經濟與政治交流」,作者來自德國、阿根廷、西班牙、墨西哥、臺灣以及委內瑞拉各國學者,內容不僅涉及亞洲與拉美之間經貿、文化及政治關係的歷史發展,還有其他拉美相關領域之專題研究。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墨西哥美食饗宴








作者: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陳小雀

與墨西哥駐台文化辦事處處長夫人Madama Cecilia私交非常好,不必諱言,請她來演講墨西哥美食是我個人的私心。雖然我每年至少去墨西哥一次,而每回必大啖墨西哥美食;但是,在行政、教學、研究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就想吃酪梨醬泥減壓。因材料之故,在台灣要做好墨西哥菜並不容易,嚐遍了台灣的墨西哥餐廳,總覺得少了一味,難以盡興,惟有Madama Cecilia的手藝才能為我解饞。
沒有官夫人架子的Madama Cecilia,不僅詳細介紹墨西哥美食歷史,更紆尊降貴,親手為拉研所師生做羹湯。所謂寓教於樂,今日的饗宴我們品嚐了三道傳統墨西哥菜,也我們見識到悠悠的美食歷史!
1.cocktel de camarones 涼拌蝦仁
2.tostaditas de tinga 脆餅雞絲
3.guacamole 酪梨醬泥
4.tequila 調酒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切‧格瓦拉: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故事

書名:切‧格瓦拉: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故事

本書共收錄了二篇專文和九篇論文。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故事,一曲永的革命之歌,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集結不同觀點,建構出一個完整的切‧格瓦拉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馬拉度納 最愛切格瓦拉、卡斯楚

林咸思推薦影片
拉研所第14屆所友暨所友會副會長



馬拉度納,切格瓦拉,卡斯楚這三位世界聞名人士的名字為何會連在一起呢?
在即將推出的紀錄片中「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會為我們揭曉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有越來越多機會能接觸到拉美的電影,音樂,文章等等.從拉美傳來的熱情文化,豐富了我們生活. 有機會的話,不妨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偷個閒,進電影院看看電影.享受享受我們所熟悉的拉丁美洲.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


你知道阿根廷「足球之神」馬拉度納最崇拜的人是切格瓦拉和卡斯楚嗎?你知道名音樂家菲利普葛拉斯當過計程車司機和水電工嗎?最近接連推出的兩部傳記紀錄片「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與「菲利普葛拉斯12樂章」分別披露兩人不為人知的生活與內心世界。
曾在1986年世足賽中以「上帝之手」為阿根廷隊贏得致勝關鍵球的馬拉度納,是兩屆坎城金棕櫚名導庫斯杜力卡心目中的英雄,而「馬拉度納:庫斯杜力卡球迷日記」則是庫斯杜力卡以粉絲身分向馬拉度納致敬的作品。在這部前後耗時約兩年半拍攝的紀錄片中,庫斯杜力卡跟隨馬拉度納遠赴阿根廷、義大利等地,兩個左派份子透過足球成為知己。
面對鏡頭,馬拉度納細述他如何從9個孩子的貧困家庭,靠天才與苦練成功成名,又在福克蘭戰爭、美國勢力介入中南美洲等背景下,有如民族革命英雄般反英美資本主義,到了中年更染上毒品險些喪命。
現代音樂家菲利普葛拉斯以現代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成名,也因「楚門的世界」、「時時刻刻」等電影經典配樂享譽國際。在電影「鋼琴師」導演史考特希克執導的紀錄片「菲利普葛拉斯12樂章」裡,以18個月的時間跟隨菲利普葛拉斯遍訪他的家人、朋友、工作夥伴、心靈導師,不但看到這位音樂大師如何創作音樂,也看到他學氣功、下廚做披薩、與兒子玩耍的日常生活。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再談校友回娘家



作者: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陳小雀

學校一年舉辦兩次校友返校活動,一次是校慶日校友回娘家,另一次是春之饗宴。已經不記得參加多少次的校友返校活動了,但依稀記得拉研所所友在校方一系列活動結束之後,曾在所辦吃便當喝珍珠奶茶,也曾到水源街火鍋世家大啖涮涮鍋,還有在大學城Casa享用套餐……
今年,11月8日校慶正好是嫁娶的黃道吉日,每次必到的 Mario卻因吃喜酒而缺席,還有Inés、Paloma、小雁也一樣各自參加親朋好友的婚禮。久違的忠憲和Ricardo,剛從尼加拉瓜回來的Juan,也從巴拿馬回來的Manolo,即將去瓜地馬拉的博斯,已經是Office Ladies的Sabu和Aurora,還有所友會會長Julian…… 我們十多人在大學城的「躲起來」吃義大利餐,直到下午四點半才離開餐廳,大伙意猶未盡乾脆回到所辦,繼續煮酒論劍。
在離開「躲起來」時,回頭瞄了一下餐廳招牌,原來店名取自義大利文「Dolce Vita」(甜蜜的生活)!願大家皆過著甜蜜的生活!

2008年11月8日 校慶暨校友返娘家

顏永翰
拉研所第13屆所友暨所友會會長
現任職於華騰科技



昨天天氣悶熱,儼然夏日,怎知今日天氣驟變,狂風暴雨,但仍不減大伙返校參加校慶。慶祝活動之後,拉研所所友移師到「躲起來」聚餐,「躲起來」名字取得好,拉研所第3、5、11、13、15、16、17屆的所友就在這個躲起來的小天地遠離外面風雨,度過快樂的下午時光。

2008.10.10-10.20緬甸行








林宜融,拉研第15屆所友
現任職於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救援組


今年10月去了一趟緬甸。在11天的工作行程中,除了在仰光省和鄰近的勃固省之外,也前往伊洛瓦底省近出海口的「拉布達」地區,同時搭船到附近幾個村落,訪問5月份受到「納吉斯」風災影響後回到當地生活的居民。
  由於伊洛瓦底江貫穿伊洛瓦底省(後簡稱為伊省)各地,使當地長年來富有「魚米之鄉」的美名,並且讓該省成為緬甸最大的糧倉。









我們在沿途見到的住處多是就地取材建成的茅草/高腳屋。
  為了較深入當初受創嚴重的地區,在當地合作單位的安排之下,我們從仰光驅車前往伊省拉布達。這段大約兩百公里的路程,平日當地人若選擇水路約莫費時兩天一夜,若搭乘客運也要一整天的時間。由於合作單位的安排,我們非常幸運地只花十個小時就抵達目的地。
  在緬甸的幾天裡,隨處可以觀察到緬甸人的善良,不管是在屋內、屋外,人們經常能找到「奉茶」的地方。前往拉布達鄰近村落時,更直接感受到緬甸人民的純樸。
記得第一個到訪的是「格丹烈」,全村900多人,如今只剩不到600人,村裡的孩子在臨時學校上課,而村落裡最重要的信仰中心,至今也只用油布臨時搭建,然而儘管如此,當人們看到來訪的客人時,大人孩子都迎上前來,十分親切友善,村裡年邁的長老也端出屋裡最好的水果邀請我們品嚐。

















在訪問居民之前,眼前所見的多半是尚待重建的房舍,或者如果有些居民人數較多的村莊,緬甸政府也只補建平均足夠全村四分之一人口居住的房舍,由家庭成員達五人者優先入住。
記得看到幾近破敗的景象時,請教翻譯是不是當地比較沒有所謂「清潔」的概念,否則為什麼風災已經過了五個月,還是到處可見斷垣殘壁?沒想到當地長老說,我們看到的已經是全村居民花了兩、三個月時間清理過的景象了。


 
 


























































協助我們的船伕和當地的人們憶起風災,說到當時由於海水倒灌,引進大水,在長達十一個小時的風雨肆虐中,潮水一波波地向村落襲來,大水最高時漲至十二至二十英呎,約莫有四到六公尺高。
有人們爬到椰子樹上躲避,見潮水一漲便再往上爬一些,當天亮水退了以後,才發現自己已經高掛在椰子樹的頂端,就著僵硬的四肢,不知該怎麼回到地面。
  由於伊洛瓦底江的支流遍布各地,颱風帶來的豪雨和漲潮造成淹水,加上伊洛瓦省多屬平原地型,而且絕大多數的房舍都不牢固又依水而建,於是形成嚴重的災情;而在不識颱風威力又無處可躲的情況下,有些居民甚至想要搭乘自家小漁船逃走,於是造成部分村落幾乎全村居民都被水捲走的悲劇。


  在風災過後,許多村子裡的房舍、校舍幾乎全數被沖走(見右下圖,某村莊的校舍被大水沖走,如今只剩幾層階梯)。若是木造的建築物,搭上聯合國等國際救援組織捐贈的油布還可以勉強使用。
但因當地已進入乾季,在油布搭建的屋子裡居住和上課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有些學校或者在舊校址附近找塊空地,排上課桌椅,便從六月份開學後上課至今。



不僅如此,由於海水帶有鹽份,使得當地的農作物受到嚴重的損傷(下圖可見龜裂的農田、乾枯和壞死的稻穀)。
農田和蓄水的池塘、井水雖然經過數次抽水處理,許多地方至今還是含有很高的鹽份。


除此之外,一般人家的漁船多半被水沖走或受損,漁獲量不如往常。
當地華僑說,風災後在拉布達地區倖存的水牛受到嚴重驚嚇,這幾個月以來,水牛只要一下農田後不久就暴斃。和往年相較之下,可以耕種的農民和水牛數量銳減,加上緬甸已進入乾季,但各地農田和蓄水池鹽份過高的問題尚未獲得緩解,因此明年農作物收成可能大減,加上短時間內不可能家家戶戶重獲漁船,因此伊省的農漁業狀況尚待復原。



緬甸每年的雨季在六月到九月之間,緬甸的人民都在雨季儲水,以度過十月份開始的乾季。今年因為災區各地面臨海水倒灌的問題,大量抽水後,可能很快要面臨飲水不足的問題。

  而此行在緬甸最常看到的就是古董車。不管在仰光市區、公路上、或是伊省各地,四處可見老舊的巴士和車上滿滿的乘客。
但最厲害的是不管車上的「沙丁魚」已經擠得多滿,只要有人還想上車,大家都會幫忙拉他一把。
  由於除了大都市之外,緬甸普遍路況不佳,許多地方都是石子路,沿途有許多童工和婦人在舖路;而正因為路況不好,「修車」的景象十分常見;就連我們也不例外。




  當地的孩子看到外人時,不僅面帶微笑,有時候會模仿我們說話的腔調,或像小跟班似的全程跟著我們四處訪問人家。
  由於進入乾季後的緬甸到處都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就像圖中所見的孩子一樣,許多人們的臉上塗抹著天然的防曬品,白白的一圈一圈,形成特殊的景象。而在我們修車的時候,遇見一位主動來問候的牧羊少女,由於她對照相機十分好奇,我便用數位相機為她拍了幾張照片。
  除此之外,在這個虔誠信奉佛教的國度裡,也有許多人將年幼的孩子早早送到佛學院求學。一般家庭的男性成員在成年前至少必須短期出家一到兩次。



  在緬甸出差的十一天裡,因為許多合作單位的大力協助,使得我們的工作進行順利,加上緬甸民風純樸,跟當地的人們相處起來,即使有語言的隔閡,心裡卻經常感到十分輕鬆。還記得當飛機快降落在桃園中正機場前,看著燈光通明的夜景,心裡想的卻是不太願意回到繁華的都市......

  即使國際間面臨金融大海嘯所帶來的震盪,經濟明顯不景氣。可是看看緬甸的人們,沉默卻又堅毅地面對著人生;再回首看看自己在緬甸時所適應的生活和物質條件,不禁要反省:我是否夠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和生活中的各項資源;我是否在物質上還有過多的浪費;我是不是抱怨的時候還是太多?我還能不能再為這個世界多做點什麼......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也與大家分享。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諾獎大師新傳》百年後,他依舊不孤寂

林咸思推薦文章
拉研所第14屆所友暨所友會副會長











【聯合報╱李維國/報導】


出身南美哥倫比亞的馬奎斯被譽為「《唐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家」,他1982年贏得諾貝爾文學獎,在國際文壇掀起魔幻寫實風潮,代表作《百年孤寂》熱度歷久不衰。
大師身世自然讓書迷好奇,馬奎斯寫過回憶錄《倖存者說》(Living to Tell the Tale),但到他二十八歲初登歐陸戛然而止;1997年,達索‧薩爾迪瓦爾(Dasso Saldivar)以西班牙文為他寫傳《回歸本源》,主力放在對照他的現實遭遇與小說情節,少碰觸傳主的內心世界。從缺多時,最近匹茲堡大學教授馬汀(Gerald Martin)獲馬奎斯授權執筆的英文傳紀《馬奎斯的一生》(Gabriel Garcia Marquez: A Life)終於問世,他費時十七年研究馬奎斯的一生,許多眾說紛紜的傳聞軼事終於水落石出。

馬汀替大師寫傳,不辭艱辛訪談三百多人,除了墨西哥文豪卡洛斯‧富安蒂斯(Carlos Fuentes)、差一點當上總統的祕魯一線名家尤薩(Mario Vargas Llosa)以及哥倫比亞詩人、小說家阿爾巴羅‧穆迪斯(Alvaro Mutis),還跨界找上古巴頭子卡斯楚、前西班牙總理Felipe Gonzalez與多位哥倫比亞總統。他更蒐集兩千多頁檔案文件、寫下六千多筆摘要,兩相比較,厚達七百頁的新書活像是生平簡介。
不快樂的童年造就大作家,但馬奎斯的淒慘讓人瞠目結舌。他幼時病瘦羸弱遭父母遺棄,十歲前由外祖父母扶養;和孤兒無異的處境與「痛苦不安的童年」使他害羞內向。新傳中娓娓詳述馬奎斯初見生母的激動,他對風流的父親(有十一個婚生子女、至少四個非婚生子女)更是鄙夷。外祖父去世,馬奎斯困在難言的悲痛中,「那年我八歲」。
他八歲開始讀《天方夜譚》,家族龐大也使馬奎斯自小聽說精采的奇聞異事,啟發過人的想像力。成年後正是哥倫比亞戒嚴與政治迫害荼毒的年代,他放棄讀法律,轉而投身成為勤奮的記者。跑新聞之餘寫小說,馬奎斯二十八歲出版處女作《葉風暴》(Leaf Storm),後來索性辭去工作返鄉寫作。原鄉孕育了馬奎斯小說中潛伏的憂傷,他花一年半狂放大膽寫出自傳體的鄉野異聞,當是一種「激進的治療」,就是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寂》。
《百年孤寂》引發搶購風潮,銷售數百萬冊,短短時間馬奎斯就成全球知名大作家,賺進大把鈔票。他成名其實也有點運氣,當時正是1963到1970年國際文壇的拉美作家「大爆炸時期」,讓他受西方主流矚目。他後續寫出更多叫好叫座的名著如《獨裁者的秋天》,國際政要如卡斯楚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都與他結識交好;但馬奎斯從不以此自抬身價,他和普羅大眾走得近,宣布他獲諾貝爾獎時,哥倫比亞計程車司機狂按喇叭慶祝,像自家喜事。
「大爆炸時期」許多拉美文學當紅作家如馬奎斯和尤薩,不是流亡法國就是西班牙,成為好友。但尤薩和馬奎斯因故反目,1976年馬奎斯到墨西哥參加電影首映會巧遇尤薩,馬奎斯上前招呼,尤薩一拳將馬打倒在地。


這段文學公案真相成謎,外界傳言馬奎斯和尤薩妻子過從甚密。新書中評析,馬奎斯對妻子忠實,不像會勾搭人婦。如果不是文人相忌,政治立場也可能使好友漸行漸遠。尤薩調整左派思維,甚至偏右傾斜;馬奎斯始終醉心政治權力,堅持共產路線,儘管從未加入共黨。他也從未讓支持古巴政權的觀點主導創作,曾聲明絕不可能搬到古巴;堅稱自己小說都是「可怖的」真實。大師果然胸中只有藝術,馬奎斯說:作家的革命任務就是把書寫好。




本文及圖片引自: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3/4592888.shtml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淡江大學世界校友會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友張文馨

從台北到上海,趕上兩岸週末直航包機熱潮,拉研所第三屆的小雀和第五屆的文馨參加淡江大學世界校友會。各地校友、前後屆校友、不同系所校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齊聚一堂,彼此交流,增長見聞。
心向母校之餘,仍不忘體驗上海風華。長樂路旗袍店、老夜上海餐廳、東方明珠塔、上海城市發展陳列館…… 當然,還有上海道地美食。

一六八的好運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陳小雀

十一月除了是各大百貨公司的週年慶之外,也是淡江的校慶月。感謝文馨犧牲週末的休息時間,和我結伴到上海,參加十月一日的淡江大學世界校友會。在校友餐敘晚會上,文馨拿到編號一六八的摸彩券,果真「一路發」,獲得一只水晶紙鎮。
文馨有一六八的好運,也願拉研所的每一位師生、所友皆「一路發」。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Americanismo




Alberto Saladino García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l Estado de México

作者:沙提諾
墨西哥州立自治大學教授、淡江大學訪問教授

La acción histórica de Cristóbal Colón del 12 de octubre de 1492 ha quedado registrado como el encuentro de dos mundos: El Viejo Mundo, constituido por Europa, Asia y Africa, y el Nuevo Mundo, que el alemán Westmüller -a principios del siglo XVI- lo denominó América en honor a Américo Vespucio quien conscientizó que las tierras de las que habló Cristóbal Colón constituían otro continente.
De modo que a lo largo de los años se han usado como sinónimos las expresiones América y Nuevo Mundo. Los políticos independentistas encontraron en la palabra América la justificación para romper con la dependencia colonial de Inglaterra y España. Así los líderes de las trece colonias inglesas, al triunfo de su lucha, en 1775, oficializaron como nombre de su país el de Estados Unidos de América. Lo mismo harán los héroes independentistas que romperían con la dominación española, a lo largo del siglo XIX, al fundamentar sus luchas libertarias -como Simón Bolívar, Miguel Hidalgo, José María Morelos, José Martí- en exaltar su oriundez americana.
Por tanto, el americanismo codificado por los políticos e intelectuales de las antiguas colonias ibéricas matizarán su significado como expresión de la necesidad de integración de los nuevos países, como diría Simón Bolívar: unidos en la libertad; por la conveniencia de defender indeclinablemente la soberanía como lo delata el reconocimiento que hizo el gobierno de la República Dominicana al otorgar a Benito Juárez el nombramiento de Benemérito de las Américas; por impulsarla como objeto de conocimieno específico como lo sistematizara José Martí con la memorable expresión Nuestra América, con lo que le cabe el mérito de haber fundado epistemológicamente el americanismo.





美洲主義


作者:陳小雀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1989年8月,拉丁美洲研究所誕生了,一個台灣獨一無二的學術機構。20年來,走過襁褓期、幼年期,如今已茁壯並獨領風騷。拉研所的成就是全體師生及歷屆校友所累積的努力,拉研所的丰采當然也是大家所勾勒的成果,相信各位皆以拉研所為榮。然而,學校為了因應教育變革,擬於2009年8月將拉研所與美國研所合併,並更名為美洲研究所,再分為拉丁美洲研究組與美國研究組。「拉丁美洲研究所」這個名詞將成為絶響,誠如玻利瓦(Simón Bolívar)和馬帝(José Martí)的美洲主義思想,合併計劃將使區域整合概念更加周圓;因此,這不是句點,而是以分號形式蛻變再生。蛻變再生之後,鐵定更加美麗!

Viva el americanismo

作者:陳小雀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Desde la perspectiva del latinoamericanismo nació la visión del americanismo como distinción de dos culturas que muy bien expuso José Enrique Rodó en su Ariel al hablar de la América Anglosajona y la América Latina.

Ahora que el Instituto de Posgraduados de Estudios latinoamericanos cumple viente años de existencia y se transforma, junto con el Instituto de Posgraduados de Estudios Norteamericanos, en el nuevo Instituto de Posgraduados de Estudios de las Américas, resulta oportuno felicitamos por la emergencia del americanismo en la Universidad de Tamkang, la cual se concretará en el mes de agosto de 2009 y desde ya apoyamos la expansión del latinoamericanismo, con su metamorfosis –que no desaparición-, por eso, exclamamos ¡Viva el americanismo!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拉丁美洲女人




作者:陳小雀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

在拉丁美洲暨加勒比這片不可思議的土地,女人的爆發力絕不容小覷。十七世紀即出現女性女義的先鋒,有被法國超現實大師布勒東以「綁著蝴蝶結的炸彈」稱讚的女畫家,有諾貝爾文學獎女桂冠,有印地安女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政壇上有三位女性總統、二位女總理、一位女總督,以及一位叫阿根廷別為她哭泣的奇女子 ……。
這些女人你認識幾位?

1. Sor Juan Inés de la Cruz (璜娜.伊內絲.德拉克魯斯)
墨西哥巴洛克女詩人,美洲女性主義先鋒
2. Gabriela Mistral (蜜斯特拉)
智利女詩人,於194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拉美地區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3. Frida Kahlo (芙麗達.卡蘿)
墨西哥女畫家
4. Eva Perón (艾薇塔)
阿根廷總統貝隆的夫人
5. Rigoberta Menchú (曼秋)
瓜地馬拉印地安子女,1992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6. Violeta Chamorro (查莫洛)
尼加拉瓜第一位女總統
7. Mary Eugenia Charles (查利詩)
加米尼克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加勒比海地區第一位女性總理
8. Simpson Miller (辛浦森.米勒)
牙買加第一位女總理
9. Sila Calderón (佳德倫)
波多黎各第一位女總督
10. Isabel Allende (阿燕德)
智利女作家
11. Michelle Bachelet (巴切萊特)
智利第一位女總統
12. Cristina Fernández (克利斯汀)
阿根廷第一位民選女總統